导光膜作为将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的关键部件,在手机、户外显示牌、工业控制设备等场景中广泛应用。导光膜出现光衰,即发光亮度随使用时间推移逐渐降低,并非单一因素导致,而是材料、工艺、使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分析原因。
材料特性不足是导光膜光衰的核心原因之一。导光膜的基材与添加的光学助剂直接影响其抗光衰能力。若基材选用抗老化性差的树脂材料,在长期光线照射下,基材分子结构会发生降解,导致透光率下降,进而引发光衰。部分导光膜为提升导光效率会添加光学扩散剂,若扩散剂本身耐候性不足,长期使用后会出现析出或老化,破坏光线的均匀传导,使导光膜整体亮度衰减。比如户外使用的导光膜,若基材抗紫外线能力弱,经过长期日晒后,光衰速度会显著快于室内使用的导光膜。

生产工艺缺陷会为导光膜光衰埋下隐患。导光膜生产过程中,网点雕刻精度、表面处理工艺、裁切工艺等环节若存在问题,会间接加速光衰。网点雕刻不均匀会导致局部光线过度集中,长期使用后,集中区域的基材老化速度加快,出现局部光衰;表面处理工艺不到位,导光膜表面存在微小划痕或杂质,会增加光线反射损耗,随着使用时间推移,损耗累积会表现为整体光衰;裁切时若边缘处理不平整,会导致边缘区域光线泄漏,长期使用后边缘光衰明显,影响导光膜整体发光效果。
使用环境与存储条件不当会加速导光膜光衰。高温、高湿度、强紫外线照射的环境,会显著缩短导光膜的抗光衰周期。比如工业控制设备中的导光膜,若设备长期处于高温运行状态,导光膜基材会加速老化,透光率下降速度加快;户外使用的导光膜若未做好紫外线防护,紫外线会破坏导光膜的光学结构,导致光衰速度提升3-5倍。此外,导光膜在存储过程中若处于高湿度环境,会导致基材吸潮,影响其光学性能,后续使用时更容易出现光衰问题。